地点
人物库
王嘉十六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陇西安阳人字子年
貌丑,语滑稽。
喜谈神仙怪异。
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与高僧道安过从。
隐居终南山,弟子数百人。
苻坚累征不起。
传说言未来之事,皆验。
后为姚苌所杀。
有《牵三歌谶》及《拾遗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士隆明 1475 — 1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5—1525 【介绍】: 河南安阳人字仲修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六年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建正学书院
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横暴,独劾奏之。
大珰钱宁所诬,谪官。
世宗初为陕西副使,卒于官。
维基
张士隆1475年—1525年),字仲修河南安阳县人
弘治八年(1495年)河南乡试第十八名举人,入太学读书,与同县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楠辈相砥砺。
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
广平府推官正德六年(1511年)十二月授浙江道试御史七年实授,八年出任河东巡盐御史,修筑通路可通盐车,创建河东书院
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宫大火,因得罪宦官,担任巡按凤阳御史钱宁借“薛凤鸣狱”,诬告士隆“治狱偏枉”,被贬为晋州判官,调定州,升知州
明世宗时,诏复故官,升任陕西副使,又领汉中兵备副使,卒于任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宋义秦末 ? — 前2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07 【介绍】: 秦末人。
战国末为令尹
项梁破秦军,见有骄色而谏之不听,后果败。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心以其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率项羽范增等救赵。
安阳,留不进,为项羽所斩。
全汉文·卷十三
,故令尹
秦二世二年楚怀王以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
三年为项王所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铣明 1478 — 15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41 【介绍】: 河南安阳人字子钟一字仲凫
崔升子。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时历官翰林侍读,引疾归。
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斥王守仁“良知”说为霸儒。
学者称后渠先生
嘉靖初,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卒谥文敏
有《读易余言》、《彰德府志》、《洹词》、《晦庵文钞》、《文苑春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礼部侍郎尚书有洹词
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以忤刘瑾改南吏部主事
诛,复故官,历侍读,进南祭酒,以劾张璁桂萼失帝旨,令致仕。
用荐起少詹事侍读学士,擢南礼部侍郎
礼部尚书谥文敏
有《洹词》十二卷。
(《四库总目》: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
其争大礼劾张骢、桂萼,风节表表,亦不傀共言。
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
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诚傅》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之宜奉诏,尤识大体。
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
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托胄矣。
田按:文敏讲学尊朱抑陆,与阳明宗旨不合。
其论明以来诗文源流云:「洪武文臣皆元材也,永乐而后乃可得而称数。
天台辞若苏氏,言必周、孔,大哉志乎!
东里入阁司文既专且久,诗法唐,文法欧,依之者效之。
弘治中南城罗圯,思振颓靡,独师韩文,其艰思奇句,伟哉!
武功康海好马迁之史,入对大廷,制古辩,元老宿儒见而惊服。
其时北郡李梦阳申阳何景明协表师法,曰汉无骚,唐无斌,宋无诗,二子抗节遐举,故能成章,李之雄厚,何之逸爽,学者尊如李、杜焉。
」惟于西涯曾不齿及,凯非不满其相业乎?
其序罗景鸣集云:「往西涯公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
」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亡是非之心,而龠州艺苑卮盲乃侈谈火城行觞之遇,何哉?)
维基
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又号相台洹野,改号少石河南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人。
明朝理学家、政治人物。
崔升之子。
河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会试第三名,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参修《孝宗实录》,与同僚拜见权阉刘瑾,径自长揖不拜,因而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
刘瑾倒台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侍读
引疾归里,作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
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因在“大礼议”中谄附世宗,骤然显贵。
崔铣耻与同列,上疏求去,并上疏弹劾张璁等,触怒世宗,被免官。
后起为少詹事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敏
明史·儒林》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守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并州榆次人字君殊
以父与契丹战殁,补下班殿侍
真宗朝累擢殿前都虞候
仁宗天圣初,为永定陵总管,奏雷允恭等擅徙陵穴事,允恭等论死。
历知曹三州,为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
所至骄恣不法,以赃发除名编管连州,卒于贬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睿十六国 355 — 4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39 【介绍】: 即慧睿
十六国时僧。
魏郡长乐人,十八岁出家。
从师僧贤。
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二十四岁,游历名邦,后至关中,为后秦王公所崇敬,姚兴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参与鸠摩罗什译场为助译,为其主要弟子之一。
尝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中论》、《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等作序。
有《二秦众经论》。
全晋文
魏郡长乐人,师事道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魏郡长乐人
史失其氏。
年十八为沙门
师事僧贤法师
博通经论。
僧朗讲放光般若。
每致难词。
曰。
殊有胆气。
其难。
吾多不能通。
真佳弟子也。
罗什关中
译禅要三卷。
始乃鸠摩罗陀所造。
终乃马鸣大士所造。
而其中多外国圣之语。
亦称菩萨禅要。
精练之。
分为五门。
司徒姚嵩
雅相礼敬。
兴问曰。
睿公谁可比。
曰未见其比。
兴尝法集。
公卿咸在。
曰。
四海僧望也。
竺法护出法华经语曰。
天见人人见天。
什诵至此曰。
义与西域同。
但其辞过质耳。
曰。
将非人天交接。
两得相见乎。
什然之。
讲成实论。
什曰。
此诤论中。
有七处文。
破毗昙子。
能辨之乎。
举其处以应。
皆当什意。
子真精识。
传译有赏音者。
吾何恨哉。
求生安养
坐卧不敢背西。
临终谓同学曰。
身口意业。
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
为永劫法侣也。
于是浴罢。
礼拜合爪。
西向殁。
寿六十七。
有同学僧楷。
有高行。
齐名。
僧睿
魏郡长乐人也。
少乐出家。
至年十八始获从志。
依投僧贤法师为弟子。
谦虚内敏学与时竞。
至年二十二博通经论。
尝听僧朗法师讲放光经。
屡有机难。
有濠上之契。
曰。
比格难。
吾累思不能通。
可谓弟子也。
至年二十四。
游历名邦处处讲说。
知音之士负帙成群。
常叹曰。
经法虽少足识因果。
禅法未传厝心无地什后至关。
因请出禅法要三卷。
始是鸠摩罗陀所制。
末是马鸣所说。
中间是外国诸圣共造。
亦称菩萨禅。
既获之日夜修习。
遂精鍊五门善入六净。
司徒姚嵩深相礼贵。
姚兴
睿公何如。
答。
实邺卫之松
敕见之。
公卿皆集。
欲观其才器。
风韵𮊈流含吐彬蔚。
大赏悦。
即敕给俸恤吏力人舆。
后谓曰。
乃四海标领。
何独邺卫之松
于是美声遐布远近归德。
什所翻经。
并参正。
昔竺法护出正法华经。
受决品云。
天见人人见天。
译经至此乃言。
此语与西域义同。
但在言过质。
曰。
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什喜曰。
实然。
其领悟标出皆此类也。
后出成实论令讲之。
什谓曰。
此诤论中有七变处文破毗昙。
而在言小隐。
若能不问而解可谓英才。
启发幽微果不咨什而契然悬会。
什叹曰。
吾传译经论得与子相值。
真无所恨矣。
著大智论十二门论中论等诸序。
并著大小品法华维摩思益自在王禅经等序。
皆传于世。
善摄威仪弘赞经法常回此诸业愿生安养
每行住坐卧不敢正背西方。
后自知命尽。
忽集僧告别。
乃谓众曰。
平生誓愿愿生西方。
所见或当得往。
未知定免狐疑成不。
但身口意业或相违犯。
愿施以大慈为永劫法朋也。
于是入房洗浴。
烧香礼拜。
还床向西方合掌而卒。
是日同寺咸见五色香烟从房出。
春秋六十七矣。
时又有沙门僧楷。
睿公同学。
亦有高名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昙无谶南朝宋 385 — 4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33 【介绍】: 亦作昙无忏昙摩谶
十六国时北凉僧。
中天竺人。
幼出家,聪敏出群。
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明解咒术。
东晋末,由龟兹姑臧北凉沮渠蒙逊接待甚厚。
北魏太武帝闻其名,遣使迎请,蒙逊不放。
适谶请西行取经,蒙逊疑,杀之于途。
译《涅槃经》前后分、《大集经》等。
全宋文·卷六十二
昙无谶,中天竺人,幼出家,以道术惧诛,奔龟兹,后归沮渠蒙逊
至宋元嘉十年,请西行,蒙逊遣刺客杀之。
昙无忏
或云昙摩忏。
中天竺国人也。
六岁遭父忧。
独与母居。
沙门达摩耶舍。
以忏为其弟子。
习学小乘。
后遇白头禅师遂业大乘。
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忏从兄善能调象。
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
王怒诛之。
令曰。
敢有视者夷三族。
亲属莫敢往者。
忏哭而葬之。
王怒欲诛忏。
忏曰。
王以法故杀之。
我以亲而葬之。
并莫违大义。
何为见怒。
傍人为之寒心。
其神色自若。
王奇其志气。
遂留供养之。
忏明解咒术所向皆验。
西域号为大咒师
随王入山。
王渴须水不能得。
忏乃密咒石出水。
因赞曰。
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
邻国闻者皆叹王德。
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
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
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
忏以久处致厌。
遂辞往罽宾
欲演大乘彼国不合。
乃东适龟兹(音丘慈)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
有人牵之在地。
忏警觉。
谓是盗者。
如此三夕。
闻空中语曰。
此如来解脱之藏。
何以枕之。
忏乃惭悟别置高处。
夜有盗之者。
数过提举竟不能动。
明旦忏持经去不以为重。
盗者见之。
谓是圣人。
悉来拜谢。
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
忏尝告蒙逊云。
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
蒙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
忏即以术加蒙逊蒙逊见而骇怖。
忏曰。
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
谓蒙逊曰。
鬼已去矣。
时境首有见鬼者云。
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
境内获安。
时魏虏拓跋焘闻忏有道术。
遣使迎之。
蒙逊既事忏日久不忍舍去。
后又慰辞以迎。
蒙逊既吝忏不遣。
又迫魏之强。
至蒙逊义和三年三月
忏因请西行。
更寻涅槃后分。
蒙逊忿其欲去。
乃密图害忏。
伪以资粮发遣。
厚赠宝货。
临发之日忏乃流涕。
告众曰。
忏业对将至。
众圣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
比发蒙逊果遣刺客于路害之。
春秋四十九。
是岁宋元嘉十年也。
远近咸共嗟焉。
既而蒙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蒙逊。
至四月蒙逊寝疾而亡。
昙无谶
或云昙摩忏。
或云昙无忏
盖取梵音不同也。
其本中天竺人。
六岁遭父丧。
随母佣织毾𣰆为业。
沙门达摩耶舍。
此云法明
道俗所崇丰于利养。
其母美之。
故以谶为其弟子。
十岁同学数人读咒聪敏出群。
诵经日得万馀言。
初学小乘兼览五明诸论。
讲说精辩莫能詶抗。
后遇白头禅师
共谶论议。
习业既异。
交诤十旬。
谶虽攻难锋起。
禅师终不肯屈。
谶伏其精理。
乃谓禅师曰。
颇有经典可得见不。
禅师即授以树皮涅槃经本。
谶寻读惊悟方自惭恨。
以为坎井之识久迷大方。
于是集众悔过。
遂专大乘。
至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
谶从兄善能调象。
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
王怒诛之。
令曰。
敢有视者夷三族。
亲属莫敢往者。
谶哭而葬之。
王怒欲诛谶。
谶曰。
王以法故杀之。
我以亲而葬之。
并不违大义。
何为见怒。
傍人为之寒心。
其神色自若。
王奇其志气。
遂留供养之。
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
西域号为大咒师
随王入山。
王渴须水不能得。
谶乃密咒石出水。
因赞曰。
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
邻国闻者皆叹王德。
于时雨泽甚调百姓歌咏。
王悦其道术深加优宠。
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薄。
谶以久处致厌。
乃辞往罽宾
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
彼国多学小乘不信涅槃。
乃东适龟兹
顷之复进到姑臧止于传舍。
虑失经本枕之而寝。
有人牵之在地。
谶惊觉谓是盗者。
如此三夕。
闻空中语曰。
此如来解脱之藏。
何以枕之。
谶乃惭悟别置高处。
夜有盗之者。
数过提举
竟不能胜。
且谶将经去不以为重。
盗者见之。
谓是圣人。
悉来拜谢。
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
自称为王。
闻谶名呼与相见。
接待甚厚。
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
欲请出经本。
谶以未参土言又无传译。
恐言舛于理不许即翻。
于是学语三年方译写初分十卷。
沙门慧嵩道朗独步河西
值其宣出经藏。
深相推重。
转易梵文嵩公笔受
道俗数百人疑难纵横。
谶临机释滞清辩若流。
兼富于文藻辞制华密。
等更请广出诸经。
次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
谶以涅槃经本品数未足。
还外国究寻。
值其母亡遂留岁馀。
后于于阗更得经本中分。
复还姑臧译之。
后又遣使于阗寻得后分。
于是续译为三十三卷。
以伪玄始三年初就翻译。
至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三帙方竟。
即宋武永初二年也。
谶云。
此经梵本本三万五千偈。
于此方减百万言。
今所出者止一万馀偈。
谶尝告蒙逊云。
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
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
谶即以术加逊。
逊见而骇怖。
谶曰。
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
乃读咒三日
谓逊曰。
鬼已去矣。
时境首有见鬼者云。
见数百疫鬼奔骤而逝。
境内获安谶之力也。
逊益加敬事。
至逊伪承玄二年
蒙逊济河伐乞伏暮末抱罕
世子兴国为前驱。
为末军所败。
兴国擒焉。
后乞伏失守。
暮末与兴国俱获于赫连定
后为吐谷浑所破。
兴国遂为乱兵所杀。
逊大怒谓事佛无应。
即遣斥沙门五十已下皆令罢道。
蒙逊先为母造丈六石像。
像遂泣涕流泪。
谶又格言致谏。
逊乃改心而悔焉。
时魏虏托跋焘闻谶有道术。
遣使迎请。
且告逊曰。
若不遣谶便即加兵。
逊既事谶日久未忍听去。
后又遣伪太常高平李顺策拜蒙逊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傅骠骑大将军凉州凉王
加九锡之礼。
又命逊曰。
闻彼有昙摩谶法师
博通多识罗什之流。
秘咒神验澄公之匹。
朕思欲讲道可驰驿送之。
逊与李顺宴于新乐门上。
逊谓曰。
西蕃老臣蒙逊奉事朝廷不敢违失。
而天子信纳佞言苟见蹙迫。
前遣表求留昙无谶
而今便来徵索。
此是门师当与之俱死实不惜残年。
人生一死讵觉几时。
曰王款诚先著遣爱子入侍。
朝廷钦王忠绩。
故显加殊礼。
而王以此一胡道人亏山岳之功。
不忍一朝之忿。
损由来之美。
岂朝廷相待之厚。
窃为大王不取。
主上虚襟之至。
弘文所知。
弘文者逊所遣聘魏使也。
逊曰。
太常口美如苏秦
恐情不副辞耳。
逊既吝谶不遣。
又迫魏之强。
至逊义和三年三月
谶固请西行更寻涅槃后分。
逊忿其欲去。
乃密图害谶。
伪以资粮发遣。
厚赠宝货。
临发之日。
谶乃流涕告众曰。
谶业对将至。
众圣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
比发逊果遣刺客。
于路害之。
春秋四十九。
是岁宋元嘉十年也。
黑白远近咸共惜焉。
既而逊左右常白日见鬼神以剑击逊。
至四月逊寝疾而亡。
初谶在姑臧
张掖沙门道进
欲从谶受菩萨戒。
谶云。
且悔过乃竭诚七日七夜
至第八日诣谶求受。
谶忽大怒。
更思惟。
但是我业障未消耳。
乃勠力三年。
且禅且忏。
即于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己戒法。
其夕同止十馀人。
皆感梦如所见。
欲诣谶说之。
未及至数十步谶惊起唱言。
善哉善哉。
已感戒矣。
吾当更为汝作證。
次第于佛像前为说戒相。
沙门道朗振誉关西
感戒之夕。
亦通梦。
乃自卑戒腊求为法弟。
于是从受者千有馀人。
传授此法迄至于今。
皆谶之馀则。
有别记云。
菩萨地持经应是伊波勒菩萨传来此土。
后果是谶所传译。
疑谶或非凡也。
蒙逊有从弟沮渠安阳侯者。
为人强志疏通涉猎书记
因谶入河西弘阐佛法。
安阳乃阅意内典奉持五禁。
所读众经即能讽诵。
常以为务学。
多闻大士之盛业。
少时求法度流沙至于阗于瞿摩帝大寺天竺法师佛驮斯那。
咨问道义。
斯那本学大乘。
天才秀发诵半亿偈。
了禅法故西方诸国。
号为人中师子
安阳从受禅秘要治病经。
因其梵本。
口诵通利。
既而东归向邑高昌
得观世音弥勒二观经各一卷。
及还河西即译出禅要。
转为晋文
伪魏吞并西凉
乃南奔于
晦志卑身不交人世。
常游塔寺以居士身毕世。
初出弥勒。
观音二观经。
丹阳孟顗
见而善之。
深加赏接。
后竹园寺慧𤀹尼。
复请出禅经。
安阳既通习积以临笔无滞。
旬有七日出为五卷。
顷之又于钟山定林寺
出佛父般泥洹经一卷。
安阳居绝妻拿无欲荣利。
从容法侣宣通正法。
是以黑白咸敬而嘉焉。
后遘疾而终。
谶所出诸经。
至元嘉中方传建业
场慧观法师志欲重寻涅槃后分。
乃启宋太祖资给遣沙门道普将书吏十人西行寻经。
长广郡舶破伤足因疾而卒。
普临终叹曰。
涅槃后分与宋地无缘矣。
普本高昌人
经游西域遍历诸国。
供养尊影顶戴佛钵。
四塔道树足迹形像。
无不瞻觌。
善梵书备诸国语游履异域。
别有大传。
高昌复有沙门法盛
亦经往外国立传。
凡有四卷。
又有竺法维释僧表并经往佛国云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中天竺人。
幼孤。
母佣织毾㲪。
取资以养之。
六岁使师达摩耶舍。
十岁习小乘五明学。
诵经日万言。
莫有敢抗者。
时白头禅师号宿纳
谶攻离不能屈。
疑其有异书。
求教焉。
禅师以树皮涅槃经授之。
谶读而悟。
乃集大众悔过。
年二十。
诵二百万言。
而大乘诸经。
披玩略尽。
兄以善调象。
获幸于王。
佗日王之白耳象死。
王诛之。
令曰。
敢收葬者。
夷三族。
谶收葬之。
卫卒执以闻。
王怒趣烹谶。
谶曰。
王以法杀。
弟以义收。
此天下之通理也。
王由是加敬。
谶于咒尤效验。
号大咒师
尝与王山行乏水。
咒石使觱沸。
诸国闻之交聘。
久之奉涅槃前分。
并菩萨戒本。
罽宾
罽宾皆小乘违之。
龟兹
姑臧传舍。
疑有盗。
枕经以寝。
梦人引衣语曰。
此如来解脱藏也。
敢忘敬乎。
遂惊悟。
置经高处。
盗果饶力不能举。
旦日谶负经去。
盗以为神。
向之忏谢。
沮渠蒙逊据凉土。
然待谶尤勤至。
于是请译经本。
谶以未习华语。
不即许。
居三年。
译涅槃前分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海龙王菩萨戒本等六十馀万言
辞制工密。
文藻妍富。
沙门慧嵩道朗等。
深相推重。
犹以涅槃品数未足。
乞西还究寻之。
凡四十二卷。
曰。
此经本三万五千偈。
此方才百万言耳。
吾所出者。
止一万偈。
谶多异迹。
魏拓拔焘闻其名。
遣使迎请。
谕云。
知逊尊宠。
若不遣。
顾有兵耳。
逊因表留谶。
魏又遣高平李顺
策拜逊侍中都督凉州西域诸军事
傅骠骑大将军凉州凉王
加九锡。
谕曰。
昙摩谶德广大。
朕思一瞻礼。
可驿驰以至。
逊谓曰。
臣奉事朝廷。
无所负。
上信邪言见逼。
何耶。
前表乞留谶。
今遽来追。
此臣师也。
愿与俱死。
死要不免。
迟疾亦非所较也。
曰。
王诚款先著。
遣子入侍。
朝廷钦王忠义。
故显加殊礼。
今乃以一胡道人。
亏损大功。
失朝廷待遇之意。
窃为大王不取也。
逊曰。
太常言固美。
弟恐情不副此耳。
逊竟不遣。
义和三年三月
谶固请西行。
求涅槃后分。
逊忿其去。
且恐为魏得也。
遣刺客中路杀之。
寿四十九。
闻者为流涕。
宋元嘉十年也。
初谶出关日。
谓送客曰。
业对至矣。
虽众圣不能救也。
方谶在姑臧
张掖沙门道进者。
从谶受菩萨戒。
谶曰。
当洗心自悔七日乃来。
既诣谶。
谶忽怒。
曰此夙障也。
复精勤三年。
释迦如来为授戒法。
同夕十馀人梦如所见。
于是又诣谶。
谶望见大惊曰。
善哉已感戒矣。
今为汝作證。
沙门道朗
盖同梦者。
愿下其腊。
兄事
从以受戒者千馀人。
昔有别记曰。
菩萨地持经。
是伊婆勒菩萨当传此土。
后谶果出此经。
则谶之地位可知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承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泽州长平人,郡望天水
武则天朝,历金部郎中、左羽林卫将军
长安五年,与桓彦范等率羽林军讨杀张易之,迁左金吾大将军
中宗景龙四年韦后临朝称制,命承恩帅兵往均州,以备谯王重福
后官鸿胪光禄二卿,封天水县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景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邢州柏仁人
怀远子。
中宗景龙中给事中,迁谏议大夫
直言敢谏,累迁右散骑常侍,以老致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西尧城)人。
李怀远之子。
中宗景龙中,为给事中,迁谏议大夫
中宗常宴侍臣于兴庆池,令各为《回波辞》,众臣皆为谄佞之辞,独景伯为箴规之言。
景云中,进太子右庶子
礼部侍郎
右散骑常侍,以老疾致仕。
开元中卒。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李怀远》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全唐诗》存诗1首。
景伯
邢州柏仁人
景龙中谏议大夫
景云中太子右庶子
右散骑常侍
以病致仕。
开元中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罗国士明末清初
维基
罗国士字尚友号巅瞻
山东德州人
明末清初官员。
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授顺天府固安县知县,调河南安阳县
明季饥荒连年,流民遍地,安阳地处交通要冲,更难守禦
罗国士力行保甲,操练民兵,深受士民爱戴。
明亡后仕清,任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
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道监察御史,改河南巡按御史顺天巡按御史
卸任后回籍,曾在德州建造罗朴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卢功裔北宋
全宋文·卷三四○二
卢功裔宣和初永定陵都监,后官京畿路制置司
绍兴中致仕,居蜀中。
见所撰《新升仙祠石碣》,《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九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道亨明 1552 — ?
维基
刘道亨1552年—?
),字时济号仰冈直隶保定府新城县岱上里人,民籍。
丙子乡试二十六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六十九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三名进士
工部观政
河南安阳县知县二十年十月选授兵科给事中,未几丁内艰二十三年复除吏科署科事给事中二十五年以事贬级外迁,遂辞官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邓羡北魏 465 — 5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518 【介绍】: 北魏安定人
邓渊曾孙。
以中书学生入仕。
侍御史武昌王征虏长史东魏郡太守
在治十年,历三刺史,以清勤称。
及还,大受遗赠,颇损清名。
后以货贿出为郢州刺史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
曲附当政,得封安阳县
时幽、瀛、沧、冀大水,频经寇难,民饥。
奉诏持节赈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裴衍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人字文舒裴粲弟。
阴平太守
宣武帝景明二年,授通直郎,未几辞官隐嵩山
宣武帝末,复出,以击南齐军功,除北道都督镇武城,又以平安乐王鉴之乱,除相州刺史进封临汝县公
征讨葛荣,军败被杀。
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字文舒,植弟。
东昏阴平太守
景明元年入魏,授通直郎,不拜。
孝明即位,除散骑侍郎,行河内郡事。
寻除建兴太守,转河内太守,加征虏将军
孝昌初,除使持节散骑常侍平东将军,假安东将军、北道都督,封安阳县
抚军将军相州刺史,假镇北将军、北道大都督进封临汝县公
葛荣败死,赠车骑大将军司空相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元霖明 1556 — 16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6—1614 【介绍】: 顺德府任丘人字元泽号用斋
刘元震弟。
万历八年进士历官工部尚书
福王就国洛阳后欲大兴土木,元霖执奏,罢之。
后以母老,与元震先后乞养归。
维基
刘元霖1556年—1614年),字元泽号用斋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
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顺天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联捷庚辰进士
河南安阳县知县,擢吏部主事历官郎中太常寺少卿巡抚两浙,加右副都御史,升工部右侍郎工部尚书
以母亲年老,与兄长刘元震先后乞养归里。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卒,赠太子太保
年五十九。
明史》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信明隋末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益都人
隋炀帝大业中尧城
窦建德招之,拒而去隐太行山
唐太宗贞观六年诏拜兴势丞。
官终秦川令。
时有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遇之,闻信明有“枫落吴江”之句,愿见其余。
信明欣然多出旧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
”投卷于水,引舟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后魏七兵尚书崔光伯之曾孙。
少英敏,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
隋大业中,任尧城
其族弟在窦建德军中,劝信明归之,不肯从,逾城而走,隐于太行山
太宗贞观六年(632)应诏举,授兴势丞,迁秦川令,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信明恃才傲世,常赋诗吟啸,自谓过于李百药,时人多不许之。
全唐诗》存诗1首及“枫落吴江”断句,此一名句盛传当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树敏
维基
徐树敏字玉山号师鲁江苏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县)人,进士出身
学之子,徐元文徐秉义之侄。
康熙二十六年,乡试中举。
康熙四十二年,登进士,授江南嘉定知县
康熙五十年,任河南安阳县知县
康熙五十九年,任户部郎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毓祥明末清初 1570 — 1661
维基
贾毓祥1570年—1661年),字元冲号四塞,山东莱州府平度州界山贾家村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东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名进士
礼部观政,授山西太谷县知县四十年本省同考四十二年五月丁内忧去官。
守丧期满,四十五年二月起补河南安阳县知县四十六年本省同考
天启元年(1621年),以政绩卓异,升监察御史次年巡按广西
天启五年(1625年)任满回京,遭阉党罢官。
崇祯即位,魏忠贤事败自杀,贾毓祥超擢左副都御史
后因被劾,再度罢职。
明亡不仕,隐居大泽山,卒年92。
现存暮年之作《九日登高》诗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推明 1577 — 1636
维基
高推1577年—1636年),字心如别号简庭山西宁晋县古疃人。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顺天府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成进士
都察院观政,同年八月山东淄川知县三十八年调任河南安阳县
四十二年考选入四十七年丁父忧归乡。
天启元年(1621年)选授江西道御史次年巡按甘肃,入视京营,四年晋升大理寺左寺丞太常寺少卿
五年丁母王氏忧,即杜门不出。
于城东北隅构别业曰养恬,家居三年,崇祯三年庚午(1630)冬南京鸿胪寺卿,四年养病归乡,坚卧不起。
年六十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郭慎独
维基
郭慎独号龙渊直隶大名府东明县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顺天乡试五十一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一百八十六名,三甲二百七十一名进士
工部观政三年河南安阳县知县
丁忧归。
有《前题》诗一首:*嘉禾秀济野,端不为年丰。
*真主方潜曜,佳祥已兆隆
*庭飞天子气,枢绕美人虹
*赤水毓神物,千秋事业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